跳至主要內容

文章

顯示從 8月, 2023 起發佈的文章

瑜伽[1](印地语:योग,英语:yoga),源于古印度文化,义为探寻“梵我一如”的道理与方法

  瑜伽 [1] ( 印地语 : योग ,英语: yoga ),源于 古印度 文化,义为探寻“ 梵 我一如”的道理与方法, 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 中有 瑜伽派 。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,包括调身的体位法(参考 瑜伽体位集 )、调息的 呼吸 法、调心的 冥想 法等,以达至身心的合一。 2016年12月1日,在 埃塞俄比亚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举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,将印度瑜伽列入该组织《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》 [2] 。 目录 1 起源 2 分类 2.1 瑜伽五大类 2.1.1 哈达瑜伽 2.1.2 胜王瑜伽 2.1.3 知识瑜伽 2.1.4 至善瑜伽 2.1.5 行动瑜伽 2.1.6 梵颂瑜伽 2.1.7 密传瑜伽 2.2 瑜伽的“八支分法” 3 瑜伽与宗教 3.1 印度教瑜伽派 3.2 佛教 3.3 基督教的态度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起源 [ 编辑 ] 参见: 印度哲学 瑜伽(Yoga)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,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。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,改善人们生理、心理、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,是一种达到身体、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。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,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:道德、忘我的动作、稳定的头脑、宗教性的责任、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。 瑜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。有一种说法认为瑜伽是起源于 吠陀时期 ,并且影响了佛教。 [3] [4] 公元前300年的瑜伽大圣哲 波颠阇利 (Patañjali)将所有口耳相传的经典,集结而成了《 瑜伽经 》(瑜伽的重要理论经典著作),印度瑜伽因此而有所依据。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。波颠阇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贡献的圣人。《瑜伽经》,汇整了瑜伽所有的理论和知识,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。在这部著作里,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、 瑜伽的内容 、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。在波颠阇利之前,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,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,波颠阇利开创了一个完整的瑜伽体系。所以波颠阇利被尊为瑜伽之祖。严格来说,瑜伽是一种身心锻炼的统称,好比中国讲返本归源、导引等等,瑜伽在印度也是一个身心修练的通泛名词。有一段时期进行各种身心修练的人不管任何派别,都被尊称为 瑜伽士 (Yogi,女性为